聚焦财经热点,紧跟业界前沿。

万科今年融资多拿地少,4月房企股权融资额为零

本文来源于:财经新地产 2023/05/30

万科会在5月打破这个数字吗?

文|路春锋 编辑|

5月29日,万科公告表示,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H股及/或A股各20%新增股份的授权。

这让市场纷纷猜测万科将开启新的股权融资。随后万科回应称:“只是例行授权。”

财经新产注意到,在房企融资在经历了3月的短暂回暖后,4月以来再次遇冷。值得注意的是,4月房企股权融资额为零。

专家表示,这与资本市场对房企的股权价值信心不足有直接关系。

(小标1)万科再融资

5月29日,万科公告称,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《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H股及/或A股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》(以下简称“议案”),发行H股及/或A股各20%新增股份的授权。

公告一出,市场纷纷猜测万科将再次进行股权融资。

不过,万科今日回应称只是例行授权,“其实是每年都会做的一个程序性动作,有这个授权H股增发就不需要再通过股东大会了,但A股定增还是要上股东大会的”。

今年来万科融资动作频频。

4月,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,票面利率3.33%。

5月21日,万科公告称,深交所已受理其提交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。根据该募集说明书(申报稿),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(含本数),募集资金将用于11个房地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。

在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,万科高层解释了股权融资相关问题。彼时,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:“万科本轮股权融资不是因为缺钱。”

他表示,2022年监管部门“三支箭”连发之后,十几家金融机构与万科签署了8000多亿的授信额度。在发行H股的过程中,万科也感受到海外投资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在恢复,万科H股发行价格的折扣率仅6.1%,获得7.5倍的名义覆盖,有来自美国、欧洲等地的100多家投资人参与。

“债性资金相当于化肥农药,股权融资就像是金种子,我们会倍加珍惜,跟化肥农药配合好,更努力把地种好。”祝九胜承诺,后续A股增发的实施落地,万科会以慎重的态度在价格、时机上反复权衡,希望能让股东满意。

不过,万科1-4月销售金额出现下滑。今年1-4月,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832万平方米,合同销售金额1348.6亿元,同比下降1.8%。

4月,万科的投资动作相较一季度也有所增加,单月新增开发项目5个,分别位于上海、宁波、南京及杭州,万科权益建筑面积约42.1万平方米,需支付权益地价96.92亿元。

而在一季度,万科合计新增5个开发项目。综合来看,前4个月的10个新增开发项目,万科合计权益地价为191.85亿元。

(小标2)融资再转冷,4月股权融资额为零

虽然,“老大哥”万科能频繁融资,但其他房企的境遇就没这么顺利了。

据中指研究院数据,1-4月份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5155亿元,同比下降6.4%。其中,国内贷款6144亿元,下降10.0%;利用外资仅12亿元,下降69.6%;自筹资金12965亿元,下降19.4%;定金及预收款15925亿元,增长4.0%;个人按揭贷款8222亿元,增长2.5%。

这意味着,房企融资在3月短暂回暖后,再度遇冷。

究其原因,离不开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下行趋势这一大环境。资本市场对于风险防控的要求不断上升,房企融资环境更为艰难。

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,从政策来看,不管“金融十六条”还是行业纾困政策,目的在于“保交楼、保交付”的民生目标,并非是为了拯救房企。如今年年初,住建部给出了要“抓两头、带中间”,以“慢撒气”的方式,防范化解风险的策略。

“一头”抓出险房企。一方面帮助企业自救;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处置,该破产的破产,该追责的追责。

“一头”抓优质房企。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。“也就是说融资环境对于优质房企来讲是利好,但是对于高风险的房企来讲,基本很难融到外部资金了,在企业自救的基础上,就看企业自身资产状况了,符合破产程序的,政策是允许破产的。”宋红卫进一步解释道。

此外,优质企业也在战略收缩,向一二线城市回归,尤其是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优质项目,对于资金的总需求量在下降。

实际上,融资规模下降也与企业现阶段的需求有关。自从“三道红线”政策出台后,降杠杆、稳杠杆已经是企业愿意主动为之的事项。“如今市场行情已变,即使后续市场持续恢复,也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高光时刻,规模不再是房企第一位的目标,企业在主观上也不再有强烈的加杠杆诉求。”亿翰智库分析道。

除了整体融资规模回落,4月股权融资更是出现零融资额。

据同策研究院数据,4月受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,共完成融资金额353.21亿元,环比下滑19.58%。其中,债权融资金额为353.21亿元,占总融资金额比重为100%,环比下滑10.7%;股权融资金额为0亿元。

“股权融资为零说明,资本市场对于房企的股权价值信心不足,尤其最近上市房企接连退市,另有为数不少的房企也面临退市的风险。另外,很多民营房企的股权早已经被质押出去,很难再通过股权方式融资,这也说明房企的融资工具越来越少了,尤其是民营房企。”宋红卫分析道。

编辑:路春锋
分享到:

相关新闻

最新推荐
扫描左侧二维码
关注财经新地产微信
有意与本刊合作者,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新地产传媒联系。未经财经新地产传媒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否则即为侵权。
广告经营许可证[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] 京ICP备11014849号-8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95号
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5650246 举报邮箱:jubao@xindichan.com.cn
Copyright 财经新地产传媒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