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个会是谁?
文|路春锋 编辑|刘狄
5月26日,ST美置在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/股后,宣告将终止上市。
在此之前,今年4月,新力控股已经从港股退市。5月,*ST蓝光因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,触及退市“红线”,正等待上交所的审议结果。同样在本月,中天金融也触及退市条件。
此外,泰禾、泛海控股、世茂股份、新华联、嘉凯城、阳光城等房企,也都因企业年度净资产为负、净利润为负,且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,或会计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或出具否定意见等,而被冠以“ST”、“*ST”,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。
近期,这些房企也通过增持等多种方式展开自救,但维持上市公司的地位仍然很难。
在2023年,房企“排队”退市的景象很可能将出现,今年或许将成为有史以来房企退市数量最多的一年。
ST美置终止上市
在连续多日发布“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,而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”后,今日,ST美置表示: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/股,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,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。
公告显示,ST美置分别于5月12日-25日,连续10个交易日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。同时,其高管自5月10日起增持自救,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,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,拟增持金额合计不超过(含)8000万元且不低于(含)5000万元。
不过,在增持计划实施前,该公司拟增持的5名董监高持有的股份均低于5%,每人每日增持存在50万股的限制。目前来看,该公司增持保壳的愿望没能实现。
官网显示,美好置业成立于1989年,主营房地产开发和装配式建筑。1996年登陆深圳交易所。同年进驻武汉,并深耕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区域。如今,其项目主要位于武汉、重庆、合肥等新一线城市和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。
财报显示,一季度ST美置营业收入25.9亿元,同比增加5.09%;净利润1.08亿元,同比增加160.34%;归母净利润1.06亿元,同比增加177.96%,扭亏为盈。
一季报对净利润大增177.96%的原因总结为,报告期内完成交付结转收入的房产项目毛利较高。另外,因职工薪酬降低,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0.50亿元,整体降幅 46.5%。
不过,一季度的表现未能扭转ST美置整体的颓势。2020-2022年其总营收分别为42.07亿元、35.6亿元、52.92亿元;同期,净利润分别为0.95亿元、亏损26.73亿元、亏损15.67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扣除经常性损益外,其2020-2022年的净利润更是连续亏损,累计亏损额达到43.35亿元,接近同期营收的平均水平。也因此,美好置业被冠以“ST”。
泰禾或将下月退市
除了美好置业,5月24日晚间,ST泰禾也公告称:“截至5月24日,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。”近期,泰禾方面又被兴业信托申请强制执行,涉案金额合计为31.86亿元。
作为最早出险的房企之一,泰禾一直没有放弃自救,董事长黄其森曾表示“泰禾的自救,一定是积小胜为大胜”。
4月下旬,因股价跌破1元,泰禾在风险提示公告及调整纪录中均曾披露:“公司大股东与管理层正在讨论稳定股价的措施。”
随后,其股价曾有短暂反弹。但也因迟迟没有实质性利好而再次下跌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5月8日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有对泰禾集团和黄其森进行通报批评: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,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,未按期披露财报,未及时披露受到行政监管措施事项,以及未披露违约处置进展公告等。
从其财务盘面看,泰禾距离恢复正常经营也仍有很长的距离。一季度泰禾总资产2155.87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8.71亿元,营收9.69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亿元,扣非净利润也同样亏损6亿元。
债务方面,截至今年4月28日,泰禾已到期未归还借款本金为582.03亿元。对外担保中实质性逾期债务对应的担保余额为54.16亿元。
目前来看,泰禾已先后与兴业银行、民生银行、华融资产、东方资产、长城资产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协议,将债务展期延长或就债务重组问题达成一致,但尚未与债权人形成全面债务重组解决方案。
出险房企挣扎前行
实际上,自4月13日新力控股港股退市以来,多家A股房企或将“排队”退市。
5月10日,蓝光发展也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,被正式停牌,成为今年首家退市的A股房企。
5月18日,中天金融也步蓝光发展的后尘,触及终止上市条件。
据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,近期有11家房企在港股处于停牌状态。
另外,五一假期后,泛海控股、世茂股份、新华联、嘉凯城、阳光城等12支地产股证券简称集体变更为“ST”或“*ST”,原因包括企业年度净资产为负、净利润为负,且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,或会计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或出具否定意见等。
其中,世茂股份与其他房企不同,是因“内部控制存重大缺陷”而被冠以“ST”。
在5月25日回复上交所的公告中,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表示:世茂股份部分子公司资产被申请强制执行进程中,执行标的金额162.88亿元,占净资产的比例达39.91%,年审会计师未获取与该事项相关的全部资料,也无法通过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、适当的审计证据,且认定上述事项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。
与已成功复牌的融创中国、佳兆业以及景瑞控股一样,这些房企也在通过积极的债务重组手段,谋求“摘帽”或复牌。
如世茂股份在5月12日表示,将针对其被提出风险警示的问题成立专项调查组,并于2023年内完成调查报告。
阳光城也在同日发布了关于公司债务情况的公告,并表示:“公司为化解债务风险,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,商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。”
世茂集团也表示,正加快资产的处置速度和债务重组步伐。
“但在市场点状回暖、城市市场分化较大的情况下,当前企业的复牌以及市值修复之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。”克而瑞评价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