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先深耕城市,砍削弱区。
文|路春锋 编辑|刘狄
最近一周,多家房企发布2022年业绩预报,在A股已披露数据的房企中,显示净利润亏损的企业超6成。于此同时,多家房企开启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。
最先开启调整的是绿城中国,此外,万科、招商蛇口、新城控股、保利发展、德信中国等房企,都在2023年开年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或人员变动,积极谋划企业新一轮发展。
财经新地产梳理发现,房企对组织“动刀”,主要是为了顺应当前地产行业趋势的变化,降本增效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此外,从房企对区域的整合动作中,也能看出其下阶段的投资路径和回归一二线城市的布局。
房企对组织“动刀”
新年伊始,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给绿城的发展定了调。他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未来投地策略为「10+25」个城市,即会主动进攻10个战略城市,例如杭州及上海,25个城市则看机会部署。”
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,2023年开年,绿城打响了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“第一枪”,将原浙西区域集团、浙东区域公司、杭州亚运村项目公司合并,新成立浙江区域集团。
随着浙江区域公司的合并,人事也发生了调整。据悉,原浙西区域集团董事长迟峰,任新浙江区域集团联席董事长、总经理;原浙东区域公司董事长吴恒,任新浙江区域集团联席董事长。
财经新地产梳理发现,对组织结构和高管进行调整的不止绿城一家。2023年开年以来,万科、招商蛇口、保利发展、德信中国等多家房企都对组织“动刀”,通过区域整合和人事换防,以降本增效、适应新的市场形势。
1月30日,万科发布多位高管职位变动信息。其中,万科原北京区域副总经理曾巍出任东北区域首席合伙人,原东北区域首席合伙人林曈担任北京公司总经理。
对于此次调整,万科方面表示,此次安排北京区域副总经理曾巍接任东北区域首席合伙人,主要是基于东北区域业务特点和业绩难点,来选择相匹配的将领。
1月10日,有消息称,招商蛇口对8大区域中的4大区域进行了调整。
具体来看,华东区域方面,南通公司调整为上海公司下属事业部;原上海下辖的嘉兴现有项目,完成交付后交由杭州公司;原杭州下辖绍兴现有项目,完成交付后交由宁波公司。江南区域方面,苏州公司更名为苏南公司;无锡公司调整为苏南公司下属事业部。华南公司方面,新成立长沙公司,负责湖南、江西业务。深圳区域方面,粤东公司调整为东莞公司下属事业部,与惠州事业部合并。
德信中国则侧重精简提效和加强组织协同。不仅将原来的8大区域公司合并为6个,其还对集团层面部分职能做出调整,例如合并运营管理中心、工程管理中心、客服管理中心等。
优先深耕区域
实际上,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,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几乎所有大的地产公司都开始向区域和事业部“动刀”。其中,弱势区域面临“区首”更迭、城市切割,甚至被吞并。
据明源地产研究院研究,本轮组织架构调整,房企主要根据规模、城市量级、储备货值等因素对区域进行整合和降级,设立更合理的管理半径降低管理成本,也为销售去化带来一些新思路。
从企业对区域的整合,也可以探知其下阶段的投资路径和重点耕耘区域。
比如新希望地产将原来的15个城市公司合并为7大区域公司,同时被合并的城市公司降制为片区,不再设职能部门。
具体来看,新希望将成都、西安、重庆公司合并为西南区域公司,本部设在成都。将杭州、苏州、温州、宁波公司合并为华东区域公司,本部设在杭州。将广州、南宁公司合并为华南区域公司,本部设在广州等等。
而西南和华东区域是新希望的重点深耕区域和根基所在,因此也安排集团副总裁宋延安,和原温州公司总经理彭利,分别负责西南和华东区域。
此外,从组织架构调整中,也能看到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的步伐。
据克而瑞数据统计,截至去年12月底,绿城中国新增货值1036亿元,主要集中在北京、杭州、上海、宁波等核心城市的优质板块,从区域分布看,聚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,重点巩固了在浙江等地的市场地位。这种布局与其当前的组织架构调整不谋而合。
此外,接连调整上海、华南等区域架构的招商蛇口,2022年在上海一城实现了全口径销售741.25亿元,位列上海房企销售榜榜首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招商蛇口在上海拿地10宗,累积权益金额212.96亿元。
明源地产研究院认为,区域合并整合将成为常态,战略收缩和聚焦也成为关键词,大部分房企会将资源放在深耕区域、业绩好的区域。